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浅析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吴金成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9 21:44:38  浏览:950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析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吴金成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权利人即业主对于一栋建筑物中自己专有部分的单独所有权、对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管理权的结合。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将建筑物的特定部分作为所有权的标的,似乎与物权客体须为独立物,以及一物一权原则相违背。其实不然,一栋建筑物分为若干部分,业主各自拥有每部分的所有权,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这样也不妨碍物权的公示,不妨碍交易的安全。认识这一点,是正确理解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前提。在实践中,我们该以什么标准来区分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专有权的客体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区分:
  1、该部分在构造上具有独立性,可以与其他部分相区分和隔离开来。比如,一栋建筑物里的一套住宅就属于一个独立的部分。
  2、该部分可以用来居住、工作,或者可作其他用途,在使用上具有独立性。
  3、该部分拥有独立的出入门口,无需借助其他相邻门户就可出入。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主要包括区分所有建筑物专有部分的单独所有权、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因区分所有权人的共同关系所产生的管理权。
  (一)专有部分的单独所有权,是指业主对其专有的部分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专有部分是在一栋建筑物内区分出来的在构造上和使用上具有独立性住宅单元和经营性用房等其他单元。业主对该部分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排他性支配权,不受他人的干扰,具有一般所有权的属性。同时,该专有部分与建筑物上其他专有部分密切联系,具有共同的利益,业主在行使专有部分的权利时,不得危机整栋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二)共有部分的共有权,是指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共有部分通常包括地基、屋顶、楼梯、走廊、电梯、给排水系统、大门、小区内的公共道路、公共绿地等。共有部分为全体业主所共有,不得分割,也不得单独转让。业主转让专有部分的所有权的,其对建筑物共有部分所享有的共有权和共同管理权也一并转让。
  (三)共同管理权,是基于业主的共有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义务。他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主有权设立业主大会并选举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为的决定,对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
  2、业主可以决定涉及区分建筑物的有关事项。比如,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筹集和使用建筑物的维修基金,以及有关区分建筑物的其他的重大事项。
  3、业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筑物,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管理。对聘请的物业不满意的,还可以更换。


作者:吴金成。
工作单位:广西荔浦县人民法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漳州市对引进开发项目实行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漳州市人民政府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漳州市对引进开发项目实行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漳政〔2001〕综18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
《漳州市对引进开发项目实行奖励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九日

漳州市对引进开发项目实行奖励暂行办法

为调动我市党政机关部门和干部引进开发项目,服务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以加大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适用范围

第一条 本办法所指的项目是指在全市范围内引进、开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经营性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
第二条 本办法奖励对象是指在我市引进、开发项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我市党政机关部门、社会团体(以下简称单位)和国家公务员以及其他机关工作人员(以下简称个人)。
第三条 分成财力的范围是指异地投资、落户项目投产后实现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经国税、地税部门核对无误后,按现行财政体制统一口径测算的地方财力 。

奖项设置

第四条 对引进、开发项目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设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并分别给予奖励一定额度的奖金。
第五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全市的生产力布局规划,对重大项目开展机会研究,推进并完成省和国家审批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给予奖励。项目建议书获省审批的按项目总投资额的 0.5‰给予奖励,获国家审批的再加奖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省审批的按项目总投资额的1‰给予奖励,获国家审批的再加奖1‰。同时对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分别给予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等精神奖励。
第六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引进开发项目,按照实际到资额的2‰给予奖励,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分别给予精神奖励:
实际到资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给予嘉奖;
实际到资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给予记三等功;
实际到资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给予记二等功;
实际到资额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给予记二等功,同时推荐上报省政府或国家人事部给予记一等功或授予“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第七条 对在引进开发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以市政府的名义授予“开发创办项目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作为单位申报“文明单位”等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获得奖励的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业绩及奖励情况作为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

财力分成

第八条 政府部门引进资金、项目到异地投资落户,项目投产后实现的税收形成的地方财力,按引进方和落户方各50%比例分成。
第九条 政府部门引进资金、项目到异地投资落户,应填制项目认可表,经引进方和落户方主管部门、发展计划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审核盖章认可,并报送落户方国税、地税部门,以便实施分成办法。
第十条 异地投资、引进项目实现的地方财力分成,实行跨年度结算的办法,通过财政年终决算进行划转,即由落户方财政部门根据国税、地税部门提供的上年度投资、引进项目纳税依据,测算地方财力,经引进方财政部门确认后,把应分成给引进方部分打入年度预算,并以文件形式报告上级财政部门,以便进行结算划转。县(市、区)与县(市、区)之间(包括跨县区的镇与镇之间)和漳州市与各县(市、区)之间的项目,由市财政局在年终决算时划转;本县(市、区)内的镇与镇之间项目,由县(市、区)财政局在年终决算时划转。

评奖程序

第十一条 市政府成立引进开发项目工作评审领导小组,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人事局、财政局等单位组成,负责评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审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评奖工作的组织协调、有关评奖材料的审核把关等具体工作。
第十二条 评奖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按照评选条件,自下而上逐级审核上报审批。
第十三条 凡符合条件,要求参评的单位和个人,应分别填报《漳州市单位记功呈报审批表》和《漳州市个人记功呈报审批表》,并附下列材料报送市评审办:
1、项目批准文件复印件;
2、项目实际到资证明;
3、申请报告;
4、其它材料。

奖金来源

第十四条 按照“谁受益、谁兑奖”原则,实行项目属地兑奖。市直项目由市财政安排一定额度预算内资金作为项目奖励基金,各县(市、区)也要安排相应资金,作为项目奖励基金,确保奖励办法落到实处。

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 凡已在本规定领奖的单位和个人,不再重复享受市政府其它文件规定的相关奖项。
第十六条 市引进开发项目工作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可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评 奖具体实施细则。县(市、区)可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引进开发项目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南京市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条例

江苏省南京市人大


南京市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条例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严格履行经济责任,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经济责任,是指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在任职期间负有维护本企业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责任;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责任。
第三条 市、区、县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离任,依照本条例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离任审计)。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审计机关是全市离任审计的主管部门,负责离任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区、县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应当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做好离任审计的有关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应当进行离任审计。未经离任审计的,不得解除其任职期间经济责任。
第六条 实施离任审计,应当以法律、法规和经济考核指标、合同、协议、章程等为依据,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守秘密的原则。
第七条 依法实施离任审计的结果,应当作为有关部门和组织考核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工作情况的依据。

第二章 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第八条 离任审计,由下列审计组织实施:
(一)市、区、县审计机关;
(二)企业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以下简称内审机构);
(三)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机构。
第九条 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离任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主审人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财经专业技术职称或者注册会计师资格。
第十条 审计人员进行离任审计时,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被审计企业的资产、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其他有关的文件、资料;
(二)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证明材料;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一条 离任法定代表人(以下简称离任人)或者被审计企业认为审计人员与其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审计公正的,有权申请审计人员回避。
审计人员与离任人、被审计企业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
审计人员是否回避,由其派出的审计组织决定。
第十二条 审计人员进行离任审计,应当依法履行职责,秉公办事,不得徇私舞弊。审计组织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企业的商业秘密。

第三章 审计管辖
第十三条 离任审计,按照企业类型和人事管理关系,分别由市、区、县审计机关管辖。
第十四条 市属大型企业和直属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离任,由市审计机关负责审计。
第十五条 区、县属大、中型企业和直属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离任,由区、县审计机关负责审计。
第十六条 市属中、小型企业和区、县属小型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由内审机构负责审计。
第十七条 审计机关和内审机构负责的离任审计,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委托审计所必需的经费,由委托方承担。

第四章 审计内容和审计程序
第十八条 离任审计,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情况;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经营目标完成情况;
(三)企业财务收支和资产、负债、损益情况;
(四)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
(五)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应当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十九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企业主管部门或者有关组织应当按照本条例第三章规定,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申请。
由内审机构负责离任审计,或者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实施离任审计的,应当将审计通知书、委托书抄报管辖的审计机关。
第二十条 审计组织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决定,并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实施内离任审计。
第二十一条 审计组织应当于实施离任审计三日前组成审计组,并将审计通知书送达被审计企业和离任人。
审计通知书应当载明审计组组成人员、离任审计的起止时间、对被审计企业和离任人的要求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 审计组实施离任审计,被审计企业、离任人和有关人员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下列资料:
(一)有关经济责任文件和重大决策文件;
(二)有关经济考核指标、合同、协议、章程;
(三)资产和债权债务盘点清单;
(四)财务会计资料;
(五)自查报告;
(六)离任人的述职报告;
(七)有关离任审计的其他资料。
被审计企业、离任人和有关人员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不得篡改、伪造、隐匿、转移、毁弃资料,不得转移、隐匿有关资产。
第二十三条 审计组应当在自发出审计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离任审计。特殊情况确需延长审计时间的,应当经其派出的审计组织批准,并及时向提出审计申请的部门或者组织说明情况,通知被审计企业和离任人。
第二十四条 审计组在向其派出的审计组织提出审计报告前,应当征求被审计企业和离任人的意见。
被审计企业和离任人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逾期未送交的,视为同意。
第二十五条 审计组织应当及时审定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作出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
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在送达申请审计的部门或者组织、被审计企业和离任人的同时,应当抄报同级人民政府。
企业主管部门根据内审机构审计意见出具的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在送达审计企业和离任人的同时,应当抄报管辖的审计机关。
第二十六条 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企业和离任人必须执行,如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审计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请复议。
被审计企业和离任人对企业主管部门出具的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和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如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审计机关提请监督解决。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审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对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给予警告,造成经济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的,审计机关应当建议有关部门追究责任。
第二十八条 被审计企业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行为的,审计机关可以视情况依法作出如下处理:
(一)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收入;
(二)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三)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
(四)责令冲转或者调整有关帐目;
(五)采取其他纠正措施。
第二十九条 离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审计机关依法作出审计决定,移交监察机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指使有关人员弄虚作假,虚报经营业绩的;
(二)侵占企业财物的;
(三)改变专项资金用途的;
(四)违反规定将企业资金借贷他人的;
(五)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视其情节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并建议监察机关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阻挠审计人员执行职务,抗拒审计监督的;
(二)拒绝提供与离任审计有关资料或者证明材料的;
(三)篡改、伪造、陷匿、转移、毁弃有关资料,或者转移、隐匿有关资产的;
(四)故意拖延或者拒绝执行审计决定的;
(五)打击、报复、陷害检举人、证明人、提供资料人、审计人的。
第三十一条 内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由审计机关负责核查,并建议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二条 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漏秘密的,由审计组织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被审计企业和离任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
定书之日起三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审计企业和离任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下列人员的离任审计适用本条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国有资产占控投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工程项目实行法人负责制和公司型投资基金的负责人;
(三)市、区、县政府决定需要审计的所属部门和其他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5月20日